如果美国联邦政府不能有效征收本国全球化资本的所得税,那么这家全球银行信用和资本充足率就无法维持。
一般的认为是价格够低,你觉得还有价值就买入,但 是具体分析起来也不这么容易。但在走向货币自由兑换和中国资本市场开放的过程中,rmb如 果按照西方的路子走,按照市场规律来看,那么成为一个主要国际货币毫无疑问,现在看它走了一条不同的路子,能否得到国际认可,另当别论。
现在首先你要找到一个储 量,然后才能开采。这是个新型潜在领域,的确有很大的风险。这种忽悠人的情况多的是,我们回头来看前段时间的石油价格问题。中国的市场也经常出现overshoot问题,出了4000,大家就去追5000、6000. 大家追涨也追跌。于是等到熊市里面大家都想出去时,企业竞争的是谁能以较低的生产成本完成生产过程。
因为客观事物都有自己的规律,有些行业、股票的确适合长期投资,有的却并不适合。白银的开采量要大于黄金。二是受美联储加息预期、全球经济增长低迷与金融市场避险情绪加剧等因素的影响,美元有效汇率指数破百,德国与瑞士10年期国债收益率首次由正转负。
但与2012年不同的是,今年的资本与金融账户逆差很可能大于经常账户顺差,这意味着2015年中国的外汇储备余额可能有所下降。事实上,在2014年11月下旬至2015年3月中旬,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出现了较大幅度贬值,由6.10左右一度贬值6.30附近。这一贬值在很大程度上与资本外流密切相关,且互为因果。我们可以从国际收支表的借方与贷款资金变动来大致了解居民与非居民的资金流动。
有学者认为,人民币汇率并不具备显著贬值的基础,因为2014年中国的国际收支依然是双顺差,尤其是四个季度的经常账户依然是持续顺差。展望2015年,中国的国际收支很可能会重复2012年的故事,即出现经常账户顺差与资本和金融账户逆差这种一正一负的组合。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预测,在2015年至2020年期间,发达国家的潜在产出年均增速仅为1.6%,仍然远低于本轮全球金融危机之前2.25%的潜在产出增速,而新兴市场的潜在产出年均增速将由过去5年的6.5%下降至未来5年的5.2%。在2014年全年,上述四个细项分别出现了708、1081、783与-44亿美元的资金净流出。而持续大规模资本外流又会对经济增长与金融稳定造成负面影响。作为资本外流的直接结果,IMF的统计表明,2014年新兴市场国家的外汇储备总额出现了自1995年有记录以来的首次年度下降。
问题在于,究竟是哪些类型的资金,那些主体的资金正在流出中国呢?对国际收支表进行详细的分析,可以大致回答上述问题。因此,中国央行又有动机避免人民币兑美元的大幅贬值。(编注:可参见《新兴市场的资本大外逃》)。在2014年,中国的其他投资子项仅在第一季度出现178亿美元的资金净流入,而在后三个季度分别出现695、772与1239亿美元的资金净流出。
2014年后三个季度持续的资本外流,无疑会对人民币汇率造成向下压力。这个判断虽然没错,但其实所指的是人民币有效汇率,而非人民币兑美元汇率。
例如,人民币兑美元过快贬值,可能造成一大批过去几年大幅举借美元债务的中国企业面临违约风险。这一格局体现在外汇市场上,将会使得人民币有效汇率的升值压力明显减弱。
另一方面,尽管2014年全年中国的资本与金融账户仍有382亿美元顺差,然而在2014年第二季度至第四季度,中国出现了连续三个季度的资本与金融账户逆差。事情正在起变化,而且可能持续发生变化。进入专题: 人民币升值 。荷兰国际集团(ING)的数据显示,15个大型新兴市场经济体在2014年下半年的净资本流出合计达到3924亿美元,已经相当接近于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时的资本外流规模。综上所述,笔者认为,2015年人民币兑美元市场汇率很可能在6.20至6.40的区间内窄幅波动。一是长期性停滞(Secular Stagnation或Persistent Stagnation)的风险正在强化。
对贸易信贷子项而言,净流出的原因一方面是中国居民对外国的贸易信贷显著增长,另一方面是非居民对华的贸易信贷显著下降。事实上,根据BIS的数据,截至2014年2月,人民币的名义与实际有效汇率仍然处于强劲升值的过程中,两者均不断创下新高。
近期,国际层面发生的一系列变化令人关注。以其他投资子项的贷款细项为例,2014年四个季度,中国居民的对外贷款分别为179、387、145与27亿美元,这意味着在2014年下半年,中国居民降低了对外贷款的规模。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本轮中国资本外流的两大特征:第一,资本外流主要发生在跨境借贷领域,而非直接投资与证券投资领域。但另一方面,如果人民币兑美元贬值过快,这可能会强化人民币贬值预期,从而导致更大规模的资本外流。
换言之,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贬值,恰恰是为了缓解人民币有效汇率的过快升值。这种连续三个季度出现资本净流出的局面,即使在美国次贷危机期间或欧债危机期间均为出现过。一国货币汇率运动受到外汇市场上供给与需求的影响,而一国的经常账户余额与资本和金融账户余额均会对外汇市场供求产生影响。在国内消费与投资均增长乏力、通胀率滑向通缩区间的背景下,通过稳定有效汇率来稳定出口增速、进而实现保增长与保就业目标的意义将会进一步凸显,这意味着中国央行有动机让人民币兑美元走弱。
沿用上述思路,我们可以发现,对存款子项而言,净流出的原因主要是中国居民的海外存款显著增长,仅仅在2014年上半年,中国居民的海外存款就增加了1161亿美元,这部分或许可以被解读为中国居民的资产多元化行为显著增强。其次来看流出资金的主体。
一方面,人民币有效汇率升值过快,已经影响到中国的出口增长。在2014年的四个季度中,中国的直接投资子项分别出现了537、393、445与712亿美元的资金净流入,中国的证券投资子项分别出现了223、146、235与220亿美元的资金净流入,这意味着,资金净流出几乎全部发生在其他投资子项。
作为这一资本净流出的结果,尽管2014年下半年中国出现了1392亿美元的经常账户顺差,中国的外汇储备规模还是在2014年8月触顶(3.99万亿美元),并在随后几个月内不断走低。国际收支表的资本与金融账户,可以细分为直接投资、证券投资与其他投资三个子项。
其他投资子项主要衡量中国与全球其他国家的跨境债权债务流量,它又可以细分为贸易信贷、贷款、货币与存款以及其他资产负债这四个细项。一方面,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速,很可能已经由过去10年间的9%至10%,下降至未来10年间的6%至7%,目前本轮宏观经济的下行尚未触底。同期内非居民的对华贷款分别为553、216、-576与-537亿美元,这意味着在2014年下半年,非居民的对华贷款发生了超过1100亿美元的收缩。这一分化格局造成美元对欧元与日元的汇率大幅升值。
上述分析表明,至少就贷款细项这超过1000亿美元的资金净流出来看,主要是由于非居民的对华贷款规模下降所导致的,而这无疑与在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升值预期转变为贬值预期后,中国私人部门的外币贷款需求显著下降密切相关。这是因为,中国面临的资本流动已经发生了趋势性的变化
其中,场外交易市场,特别是新三板市场因在培育创新企业的功能等方面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新三板等场外交易市场将有利于大量科技创新项目投入,有利于科技创新企业从小做大,有利于形成良性循环的科技创新体系。首先,资本市场是完善风险匹配、提供多层次投融资渠道的重要场所。
资本市场与创新的关系,有句话概括的好:sb一样的投入,才有nb一般的产出(企业)。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项目收益债,募集资金用于加大创新投入。